新高考改革 学校应该怎样安排走班排课
据国家高考改革方案,2020年将全面推广新高考模式,高中走班制将成为趋势。
实行选课走班制,这是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,也有利于因材施教,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课程和班级。这表明高考改革在发挥正效应――促进基础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。而做好选课走班,需要学校尊重学生的选择权,同时改革传统的基于班级的教育管理模式,建立学生导师制,发展学校的社团文化。
选课走班弄不好,会变为以前重点班、快班、慢班的翻版。
两者的区别:
一是看是学校设定好各种班级(必修课分层),按成绩把学生划到各种班,还是由学生自主选择;
二是同一课程不同班级,是否只有难度不同,而无特色差异。过去的重点班,强调难度和进度,而选课走班,强调特色教学。
把选择权交给学生,是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出发点。
学校应基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,来推进选课走班制度。这就要求学校开设更多的课程,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,实现每名学生一张单独的课表。具体而言,对于必修课,可提供分层走班,对于选修课,则要开齐20个科目选择组合。这要求政府增加对学校的投入,加强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。与此同时,由于学生将不再在固定的班级学习,因此,学校还必须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。
班级的消亡,不再有班主任,也是选课走班之后的新现象。
选课走班目前有两种模式:
一是语数外核心科目不走班,其他科目走班,这种模式即在传统班级建制基础上走班;
二是所有科目走班,必修课分层走班,选修课分科、分课走班,这就彻底消除传统的班级概念。从长远看,后一种模式,会成为选课走班的主流,是更全面、充分的走班。实行这种走班模式,需要学校给学生配备导师,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社团。
目前行政班的班主任,主要负责对学生的管理和班级建设。在取消行政班建制后,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、生活指导与服务,应配备导师。导师相比班主任,对学生的指导更加个性化,这也是选课走班制的价值追求,即开展个性化教育,培养有个性的学生。
在选课走班制中,每个学生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也更复杂,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。同一课题组、同一社团的概念会凸显。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完成项目研究,或者开展感兴趣、有意义的社团活动。
选课走班,还受高考改革的推进程度影响。客观而言,去年国家颁布的高考改革方案,还主要集中在科目改革,而科目改革受制于录取制度改革。如果按3+3科目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录取的录取制度不改革,那么,当升学成绩不理想时,选课走班能否继续坚持走下去,就面临挑战。据调查,有的学校并不愿意推进选课走班,而是想沿袭过去3+文科或理科综合的做法,应对高考改革。
所以,选课走班,不仅是课程改革,而是整体学校办学理念的调整,以及学生教育管理的变革。